更新时间:2022-06-28 08:13:59点击:
别中了高考骗局的招
这两天,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,不少家长开始为孩子的志愿填报焦心不已。一些诈骗分子抓住部分家长“病急乱投医”的心态,炮制出各种各样的陷阱,不仅给考生和家长造成钱财损失,还有可能耽误考生正常的录取程序,贻误孩子未来发展。日前,司法机关发布了高考诈骗案例,提醒考生和家长擦亮双眼,警惕花样百出的涉高考诈骗。
从“提前查分”“花钱改分”到“内部指标补录”“填报志愿指导”“伪造录取通知”,涉及高考的诈骗活动形形色色,贯穿考试结束后全程。比如,一些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群发短信,称可以“提前查询考试成绩”,再在网址链接中植入盗取网银密码的木马软件,很容易让考生和家长“中招”;有的诈骗分子声称只要支付高价“服务费”,就能通过“黑客”进入系统帮忙修改高考成绩,其实高考采用的是内网阅卷,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;还有一些诈骗分子谎称某高校名额没招满,只要花钱“打点”,就能让考生获取补录名额、“计划外指标”……事实上,正规招录过程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。
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志愿填报多几分把握,不惜花费重金报名一对一高考填报指导课程,认为专业人士可能会给出更靠谱的选择,宁愿浪费钱也不能“浪费”孩子的高考分数。实际上,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并未列入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,不能算一种职业,更没有资格认证。所谓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,其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,产生纠纷后很难找到相应的维权机构,考生和家长须谨慎选择。教育部官方网站也表示,目前没有与任何招生考试机构、高校、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,切勿轻信所谓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。
在警惕各类涉高考诈骗的同时,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保护好考生个人信息,高考准考证、个人身份证、考生号及密码、志愿填报表、成绩单等与招生录取相关的个人信息千万不能泄露,谨防被别有用心的人从微信等社交平台获取,用来实施精准诈骗。考生收到招生办电话或短信称考生存在作弊行为时,务必第一时间与就读学校联系,确认信息真实性,千万不要转账汇款。
警惕形形色色的高考骗局,是考生和家长亟需补上的重要一课。许多涉及高考的诈骗陷阱之所以能实施,利用的就是考生和家长掌握信息不全面和存在侥幸心理的特点。因此,相关部门在保障高考顺利进行的同时,也须加强高考招录常识的普及,让考生和家长了解高校招录程序,避免各种诈骗行为发生。
文章来源: 中国经济网
本期编辑:小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