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八资讯台

主页
分享互联网新闻
小八资讯台-国内外新闻时事,奇事,新鲜事

高原土乡山村之变:易地搬迁解决“生存难题”

更新时间:2022-07-02 14:59:59点击:

高原土乡山村之变:易地搬迁解决“生存难题”
    图为民众在篮球场运动。 互助宣传部供图

  中新网青海互助7月2日电 题:高原土乡山村之变:易地搬迁解决“生存难题”

  作者 李隽

  一大早,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,五峰镇后头沟村的72岁老人薛兴满轻手轻脚地关上院门,来到平整干净的村级广场锻炼身体。

  “原来住在山上,路上不是泥汤汤就是土堆堆,哪里有时间锻炼身体,天天就想着怎么吃饱肚子。”回想起以前的日子,老人说起了易地搬迁后的满足:“‘人挪活、树挪死’。我现在理解这句谚语说的道理,真的很实在。你看看,现在马路又宽又平、院子漂亮、小汽车都有。”

  2017年初,五峰镇和村里的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搬迁。那时候搬不搬?搬到哪里去?地咋种?钱不够?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村里的人们,也成了最热门的话题。

  “那时候我已经67了,感觉折腾不动了,但想想孩子们,又不愿放弃机会,经常失眠,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。”薛兴满说。

图为当地民众新居。 互助宣传部供图
图为当地民众新居。 互助宣传部供图

  互助县因少数民族土族世代栖息,而称“土乡”。昔日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,贫困人口多、贫困程度深,致贫因素多。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土族民众多年的努力下,互助县于2018年摘掉“贫困”帽子。

  五峰镇土地贫瘠、干旱少雨,湿陷性黄土土质极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,加之脑山地区村庄远离中心村、乡镇和县城,行路难、看病难、上学难、娶妻难、就业难成为民众的“生存难题”。

 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海子村张金仓:“海子老村是地质灾害易发区,听说村里要整村搬迁上楼,我第一个就报了名。我一个朋友原来在互助县东山乡居住,后来搬到了离县城很近的塘川镇,统一建的房、巷道宽敞、交通方便,搬迁的好处我心里清楚。可是想想住楼房我也发愁,家里的坛坛罐罐没处放,楼房里买菜都得花钱。”

  搬迁后的变化,后头沟村党支部书记相吉元心里有一本账:“我们村总共搬迁了82户,仅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就投入了2100多万元,不仅修了庄廓建了房,养殖小区、广场、卫生室、党员活动室一应俱全。特别是扶贫车间开了个好头,木轩加工、磨面坊、榨油坊等集体产业让2021年村集体经济突破了30万元,是全镇18个村体量最大的。”

  “现在一大半村民在西宁打工,在家门口靠手艺吃饭的人也多了起来。2018年搬下来后,我们村已经娶了9个媳妇,23户已经在城里买了房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,这在以前总感觉是在做梦。”相吉元说。

图为民众在家门口靠手艺“吃饭”。 互助宣传部供图
图为民众在家门口靠手艺“吃饭”。 互助宣传部供图

  34岁的宋国来也是海子村村民,两年前贷了惠农贷款,开始在老村养牛。去年因为耕地“非农化”整治,老村没办法搞养殖了,在五峰镇村干部的介绍下,他与同村的5个人将养牛场迁入了互助东山乡集中养殖场,现在仅他养的牛就达90头。

  “能住上宽敞的新楼房,家门口就能挣到钱,日子过得舒心。”宋国来说。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互助县五峰镇采取集中上楼、建设搬迁新村、分散安置等方式,彻底改变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”。开发公益岗位、加大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力度、成立专业合作经济实体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、发展特色旅游、做强现代农业等,让五峰镇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稳健。

  互助县五峰镇党委书记张国正告诉记者:“互助县描绘了高质量发展蓝图,五峰镇也正在主动融入发展大格局,随着一批乡村振兴项目落地,产业发展有了后劲,群众增收渠道正在不断拓宽,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。”(完)

文章来源:中国新闻网

图片来源:中国新闻网

本期编辑:一只咸鱼

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