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2-07-15 15:27:43点击:
通江野猪泛滥成灾,捕猎成难题
试点防控一年抓了40余头 仅是年度目标零头
7月14日清晨,天刚放亮,巴中市通江县空山镇后坝村村民肖后江习惯性地早起,去田间和羊圈转一圈,查看是否有野猪光顾。就在一个月前,有野猪闯进他家羊圈,导致2只羊失踪,1只被咬死。
眼下,随着玉米、马铃薯等农作物逐渐成熟,包括空山镇在内的部分通江县北部山区乡镇,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野猪致害高发期。
与生态环境不断变好所伴生的,是野猪种群泛滥日益造成的不容忽视的危害。2021年7月,通江县被省林草局确定为野猪危害防控试点县之一,就在当月,当地政府邀请专业捕猎队开展首场猎杀行动,受到广泛关注。
试点近一年,通江县防控成果如何?7月13日,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记者从通江县林业局获悉,去年以来,全县猎捕野猪数量大约40多头,“这个数据和目标值差距太大,也远远低于公众预期。”相关人士坦言。
公众最感兴趣的,当然是紧张刺激的捕猎场面以及丰硕的战果。在现行法律政策框架内,通江能否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、可供推广的办法或机制?当是试点的价值所在。
不算漂亮的成绩单
一年前,绵阳江油一支捕猎队携装备和猎犬驰援通江,在当地力量的辅助下,2天半猎杀野猪8头。但在另一个试点县——绵阳北川展开行动时,这支队伍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重——一只价值6万元的进口猎犬阵亡。
按照计划,到2021年底前,通江县要捕猎野猪750头。“这是在预估总数基础上,按照一定标准测算出来的。”通江县林业局野保中心工作人员说,当然,确定这一目标,把枪支保障考虑了进去。
但事情并未如预期般发展。2021年7月,绵阳江油这支全省唯一拥有持枪证的捕猎队伍离开通江后,就再也没回来。没有“外援”,只得依靠本土力量,由60多名资深猎户或退役军人组成的4支猎捕队伍,拿到了合法证照,所有人员均购买保险,林业部门将捕猎队信息广而告之,哪个乡镇如有需要,可以聘请前往,费用仍按每头2000元包干结算。
由于没有枪支,捕猎队采用最传统的方式:放出猎狗驱赶、包围,一番周旋待野猪精疲力竭后,猎手再伺机用长刀或长矛砍、刺。与此同时,林业部门还采购了十来套不锈钢笼子,在笼内放一些食物“守株待兔”诱捕,但时间一长,生性敏感的野猪就不会中招了。
进入7月,各种农作物日渐成熟,野猪频频进入人们视野。各路求助电话一天比一天多,4支队伍辗转各地,每天天刚放亮就进山,饿了啃一口干粮,往往天黑才收工。
纵然手段原始,也时有捷报传来。据统计,去年7月以来,全县共捕猎野猪40余头。虽尚不及2021年度目标值的零头,但在队伍少、没有猎枪的情况下,取得这个成果也极不容易。
拉锯状态仍在持续
与主动进攻同时进行的,是积极防御策略。林业部门在通江县至诚镇试点,为紧邻山林的大面积农业种植带加装了2000多米的不锈钢围栏,“确实能起到一定阻隔作用,但投入太大,显然难以持续。”此外,林业部门还采购了100多套声控报警装置,发放给一些重点村镇。
村民们穷尽智慧,与野猪长期战斗。肖后江养了60多只黄羊,为防野猪侵扰,他采取圈养模式,但20多天前的一个夜晚,野猪从一处缺口钻进来,听到羊的惨叫声后,他循声追去,野猪丢下一只已被咬死的20斤左右的小羊,一头钻进了松树林,另两只个头稍大的羊则不知所踪。
虽然没有看到“凶手”的面目,但肖后江从野猪发出的声音判断,“应该是个大块头,重量可能300斤以上。”
除了保护羊群,肖后江还要防范野猪糟蹋玉米、马铃薯。他在地里安装高音喇叭,循环播放枪声、鞭炮声、哨声,最初确有一定震慑作用,但时间一长就失去效果,他经常在手机监控视频看到,野猪就在喇叭下若无其事地啃食。
听说县里组织有狩猎队,肖后江特地打电话到镇政府求援,但被告知还需等一段时间。“玉米很快就成熟了。”他很着急。
海拔1200米的至诚镇元山子村,因为去年7月的猎杀行动,野猪消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,但后来卷土重来,如今又重回人与野猪对峙拉锯的状态。
突破口在哪?
长期遭受野猪困扰的巴中市南江县仅有一支合法注册的捕猎队伍,也面临着捕猎力量有限、缺乏强力进攻手段的困局。
“枪支申请难度极大,目前几乎没有可能。”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猎户透露,在众多制约下,采用安全高效的设备是重要突破方向。“兽夹属于禁用品,它有金属齿轮,越挣扎咬合越紧,会对动物造成伤害,甚至可能夹断腿脚。”但兽套能不能采用呢?这位猎户认为,相较于兽夹,兽套对猎物伤害性要小很多,且安装有报警装置,猎户在手机上获取信息后,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把对猎物可能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。
去年以来,巴中市公安、林业相关人士多次到通江、南江调研,与有经验的猎户座谈,广泛问计于民,希望能找到可行的、又不突破政策红线的解决方案。
“对于每一个方案,我们都持审慎态度,正在深度研究,相信能尽快找到突破口。”巴中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文章来源:华西都市报
本章编辑:小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