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八资讯台

主页
分享互联网新闻
小八资讯台-国内外新闻时事,奇事,新鲜事

《梦华录》:古偶应作绝句诗

更新时间:2022-06-16 20:08:16点击:

来源:解放日报2022-06-16 

  作者:兔美

  最近,由刘亦菲、陈晓主演的古装偶像剧《梦华录》热播,豆瓣评分曾一度高达8.8分,也是近年来古装剧的最高分。

  人物颜值高、感情戏刻画细腻、镜头含蓄有韵味等,都是《梦华录》的优点。不过,单靠“美”“甜”是否就可以称精品?事实上,《梦华录》是否过誉的争议一直都在。在笔者看来,《梦华录》作为一部古偶剧,也许很难获得现实题材剧那样的社会效益,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足文章,也不失为一部可观可赏的好作品。古偶如绝句,无须承载太多东西,要追求妍词丽句还是风格气骨,就看你怎么去评判了。

  古代语境,现代价值观

  《梦华录》改编自元代关汉卿的杂剧《赵盼儿风月救风尘》,原作讲风尘女宋引章与安秀才相恋并定下婚约,不想花花公子周舍用计骗得宋引章,婚后又对其施以家暴。同样出身风尘的赵盼儿巧用风月手段,帮宋引章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,成功解救好姐妹。

  《梦华录》一共40集,仅用前6集就讲完了原著剧情,且删去了安秀才这一人物,涉及“救风尘”的部分满打满算也就两集的容量,更像是故事新编的一个引子。正文中,更多是在讲述茶坊老板赵盼儿、厨娘孙三娘、琵琶名手宋引章三姐妹,如何在各自经历婚恋挫败后,在东京城重整旗鼓,一步步将小茶坊壮大成大酒楼的故事。剧方打出的招牌是“女性古装励志剧”,和时下流行的女性群像剧《三十而已》《南辕北辙》等,有跨越时空的异曲同工之效,同样,也有着类似的问题和争议——人物言行能否称得上励志的斤两,输出的价值观能否经得起观众的集体检验等。而这些问题,对于一部古装剧来说则更具难度。

  《梦华录》开播至今,争议最大的莫过于花魁张好好的一句台词:“以色事人才叫贱。”有观众觉得,这样说,是看不到古代女性所承受的苦难。其实,结合上下文,张好好后半句说的是“我们靠自个儿本事吃饭,活得堂堂正正,正大光明”,目的是规劝以出身乐籍自卑的宋引章抬头做人,找到人生价值,逻辑并无不妥。张好好这句话与其说是给宋引章听的,不如说是给屏幕前观众听的。只不过是否要“以色事人”,现代人是有选择的,而古代人大都是没选择的,这种现代价值观和古代语境的违和,造成了观众在解读上的争议。

  古人酒杯,今人块垒

  《梦华录》在很多地方都不由得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情景喜剧《武林外传》,两部剧都站在古代情境里去探讨现代话题,借人物之口去阐释现代观点。只不过,后者直接把古人的院墙打破,更加明确地借古人酒杯浇今人块垒,很多台词、人物设置都带有明显的现代戏谑和讽刺色彩,甚至可以让秀才脱口而出《哈姆雷特》里的经典英文台词,剧里引用现代广告或是流行语的梗也比比皆是。

  《梦华录》则略微矜持些,仍将剧中人物束之于古人的亭台楼阁中,尽量减少现代的语汇出现。但看赵盼儿的经营理念,又活脱脱现代营销方式。比如,用打造IP的方式包装宋引章,给孙三娘的果子加上文化附加值提价,请张好好这样的“大V”带货,以及限量、提高购买门槛营销等,简直是武康路上“网红”奶茶店的翻版。戏剧创作需要来源于生活,既然古代生活难以捉摸,势必要从当代生活里取经,讲述得当,同样能带给观众真实感。

  因此,尽管披着古装的外衣,《梦华录》的核心部分同样可以当作现代剧来看,包括它所传达的价值观。张好好与其说是古代官伎,不如说是女性理想生存状态和职业的化身。她天赋异禀,无拘无束,工作轻松,更像一个头牌歌星或网络红人,相比古代妓女要感叹身世凄凉、命薄如纸,她所担心的是能不能一直红下去。在剧中,没有欺人的鸨母,也没有来自封建家庭的压迫,这些女性角色可以自由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,这样的处境其实和当代职业女性相像。

  有人翻出同样改编自《救风尘》、20年前拍摄的电视剧《爱情宝典》,拿剧中对歌伎悲惨遭遇的认真刻绘,去对比《梦华录》的悬浮和空谈。事实上,唐诗里的张好好就是个不幸女子。远的不说,看过黄蜀芹《画魂》的人都知道,到近现代,青楼出身还会成为压在女性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上的一道坎。也因此,很多观众不禁发问:塑造赵盼儿、张好好这样的角色到底有没有意义?

  如果就艺术去欣赏艺术,她们自然是有意义的。至少,这样的女性和现代女性更贴,更容易让观众对人物经历、情感体验有代入感。赵盼儿自卑自己曾是贱籍,更多是为了体现出人物白手起家、突破自身阶层的奋斗和成长。有这样的出身,赵盼儿才要操心柴米油盐,会计较钱的多少,可以设计出拿交易去买断感情债让人拍手称快的剧情来。相比近年来古偶剧里,一个个上来就四海八荒第一,在朝是公主、在野是奇侠的“非人类”女主角,赵盼儿要活色生香、有血有肉多了。而和住样板间里哭穷、上班只会搞砸事情引起总裁注意的若干现代偶像剧“傻白甜”相比,赵盼儿的情感塑造和能力拿捏也堪称优秀。

  《梦华录》借古人酒杯,浇的还是现代观众对一个真正有头脑、有能力,身上带有自己影子和理想投射的女性角色期望的块垒。《梦华录》原创的男主角顾千帆刚正不阿,能文能武,18岁中进士,27岁已官居五品,还有个隐藏的宰相父亲,这样的人设,可以说和以往的古偶剧一脉相承。也因此,如果想获得最佳观剧体验,就把它当作一部普通的偶像剧,就看头脑清醒的职业女性如何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幸福,没必要太较真。

  且留白,莫贪杯

  《梦华录》目前能获得较高的评价,还在于其在制作上有一些较为用心和精致的地方,比如剧情和镜头上的留白,一些文化典故、历史背景都是暗含在里面,能够给人考证的乐趣。《梦华录》的故事背景设在宋真宗朝,剧里没有明确点出,但可以通过种种线索推敲出来。比如宋史学者吴钩指出,剧中与清流相对的后党权臣萧钦言、朱佩若,名字就来源于历史上的后党领袖王钦若;皇城使雷敬的名字则来自真宗朝宦官雷允恭;包括剧中出现的“帽妖案”,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事的。

  一些文人、歌伎的姓名也有出处。比如为张好好牵马的柳九官人被称为“天下最会写曲子词的人”,赵盼儿茶坊的常客里有一个叫袁屯田的,两人似乎合起来在映射宋代词人柳永。柳永爱与歌伎交往,曾做屯田员外郎,被称为柳屯田;因排行第七,又称为柳七。剧中人列举有名的歌伎,有樊楼的素素,应该是映射“樱桃樊素口”的樊素。文人墨客讨论赵盼儿的茶坊装修时,谈到元九的诗,元九正是唐代诗人元稹。《梦华录》的一个成功之处,在于保持和历史若即若离的关系,可以化用历史典故,但又不直书历史本事,比正剧多了一份自由洒脱,比架空剧又多了一些沉淀和厚度。

  一些角色的名字用典,就像《红楼梦》判词一样,似乎在暗示人物命运,更引人玩味。比如宋引章的“人生导师”张好好,和有意追求宋引章的“沈著作”沈如琢。唐代诗人杜牧的《张好好诗》中写道,张好好“年十三,始以善歌来乐籍中。后一岁,公移镇宣城,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。后二岁,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。后二岁,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旧伤怀,故题诗赠之”。结合诗的内容可知,张好好得到吏部侍郎沈传师的赏识,后被沈传师之弟、著作郎沈述师纳为妾,之后不久便被丈夫抛弃,成为酒家女。张好好、沈著作两个唐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剧里,不得不引人在观剧时猜想,两位剧中人的最终命运会否真的与历史不谋而合。

  南朝诗人谢朓曾说,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,也许格局有限,却正好可以用来形容给人感觉“轻量级”的古偶剧。只要逻辑通顺、剧情流畅、节奏明快、观众看得顺畅过瘾、没有滞涩之感,即是好作品。然而,要让观众获得这样的观剧体验,笔墨还应着重于古偶剧所擅长的感情书写上。比如《梦华录》第16集里对赵盼儿与茶汤巷老板“斗茶”过程展现过于详细,不仅冲淡了剧情节奏,分茶、茶百戏细节到底对不对,也引起了学者及各路民间考证者的争议。赵盼儿点茶功夫如何高超了得,完全可以想办法留白,任由大家想象,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来,反而让人觉得不过尔尔。一来赵盼儿实在“花架子”多于真功夫;二来最后获胜也更多是借助言辞的力量,靠“清雅脱俗”迎合了文人墨客的口味。

  当然,一首诗不可能字字都佳,一部古偶剧也担不起历史科普和文化传承的诸多功能。能处理好感情戏同样也是本事,毕竟,那么多爱情电影还拍不好爱情故事。至于茶百戏等古代文化、技艺究竟如何呈现,贪多嚼不烂,反而误人子弟。文学艺术向来难有完全客观的评价,如钟嵘《诗品》给曹丕的诗定为中品,曹植的诗定为上品,尚且被人说“文帝以位尊减才,思王以势窘益价”。

  现在的问题是,电视剧创作不够多元,好剧太少,一部10年前的《甄嬛传》被反复观看,网友恨不得“盘”出包浆来。近年来那么多流水线古偶剧或是一时聒噪,或是无人问津,这才显得不套路化的《梦华录》突出了。只希望这样用心的剧能多一些,大家各自安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,观众选择够多,才不会斤斤计较于一部剧是否足够完美。


来源:解放日报

本期:宋狗没饭吃


推荐文章